7月7日,多功能抑塵車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進行噴霧作業。當日,河北省張家口市首台被稱為“霧炮”的多功能抑塵車在張家口市宣化區正式上崗。該多功能抑塵車攜帶可向空中發射水霧的噴灑系統,能夠將水霧噴灑100米遠、60米高,達到快速抑制灰塵的目的。(新華社發 陳曉東 攝)
  中國日報網9月16日電(遠達)當前中國城市空氣污染嚴重,涌現了許多消除污染的發明設計,平均不到一周就會有新的治污方案被媒體報道出來。《洛杉磯時報》記者Julie Makinen 9月14日報道稱,武漢擬採用可以“吃掉”空氣污染物的高層建築附著物,北京某設計師設計的巨型吸塵器,還有學者建議在北京開闢城市風道,規範建築高度和密度,以形成渠道疏散霧霾。
  現在的美國人可能對這些頭腦風暴不太理解。但回溯到上世紀50年代,南加州也面臨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,洛杉磯市政官員們也曾想出各種方案。
  在中國,這些不斷涌現的治污設計招來的有歡樂也有嘲弄。
  丹·羅斯加德是前述真空吸塵器創意的提出者,他是一名荷蘭設計師,每年都會在中國住上幾個月。他說:“有時候標準科學會很快否定某個主意,認為它太激進或是不被允許。但我們這正受罪呢,還能怎麼做?難道我們只能幹等著?”
  雖然有些霧霾治理方案確實是過於天馬行空,但也有一些獨具匠心。
  例如Thomas Talhelm。他不是工程師,而是弗吉尼亞大學文化心理學專業的博士生。他覺得市場上空氣凈化器售價過高,於是動手用一個風扇、一個布條、從網上買來的一張HEPA過濾網自己做了一個空氣凈化器。經過測試之後,Thomas Talhelm將該發明通過博客公之於眾。朋友們向他打聽設計中所用的部件在哪購買,於是他成立了SmartAir項目出售該凈化器。他還在中國的幾座城市建立工作室教人們怎麼自製空氣凈化器。
  麥特·霍普就更有範兒了。這位現居北京的英國藝術家使用一個宜家垃圾桶、戰鬥機飛行員呼吸面具、摩托車頭盔、小發電機和其他一些小玩意兒,製成了一個空氣凈化自行車。據麥特·霍普稱,該自行車能為北京霧霾街頭騎車者輸送新鮮空氣。到目前為止,該設計還只是一次性的。
  其他一些設計包括能夠檢測空氣質量的感應服,類似香煙的過濾器等。一份宣傳材料上是這麼寫的:“你再也不需要像個傳染病患者或是外星人那樣,為了隔絕顆粒污染物而戴著悶熱、難受的口罩。”
  除了這些實物小玩意兒,還有些就純屬噱頭了。中國企業家陳光標去年引入了“罐裝空氣”——易拉罐中裝著來自“原始西藏”和“後工業臺灣”等原產地的新鮮空氣。
  陳光標這一舉動是為了提升中國人的污染危機意識,吸引更多消費。這讓人想起上世紀50年代時的洛杉磯,當時洛杉磯紀念品商店走的是一條相反的路線——售賣“罐裝霧霾”。罐上標簽建議購買者可以將罐內霧霾當心情鎮定劑使用:興奮過頭時就打開易拉罐“深吸一口”。
  這些小小的發明設計可能會讓人忽視,中國有很多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正在努力研究和解決當前的環境挑戰,他們的努力更加認真嚴肅。
  河北省環保企業思泰意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最近研發了一臺“霧炮”抑塵車,通過向空中發射水霧來控制煤場和其他工業場地的懸浮顆粒數量。該技術已經被美國環境保護署認定為切實有效。該公司總經理石洪利稱,不斷出現的“非專業環保設計可能會使我們這樣的正規企業很受挫敗”。
  他說,降低污染需要艱辛付出,設計方案,製造工藝,取得政府批准,說服監管者和企業購買,併在很多污染排放場地安裝和使用設備。
  政府支持能產生很大作用。例如思泰意達公司研發“霧炮”過程中,政府就提供了大約三分之一的資金。石洪利表示:“現在政府很重視環境污染……他們正付出空前努力,規劃時間表、設定目標。
  石洪利曾受到央視等國家媒體宣傳,這為他帶來不少的生意。他說:“之前我們還要出去尋找客戶購買我們的產品……現在是客戶直接找上門來問我們有什麼產品出售。”
  中國政府也加大了對環境研究的投資力度,今年定向撥款16億美元用於環境污染研究。
  據報道,北京氣象局稱今年將投入320萬美元用於氣象改造工程,以減少城市霧霾,這是此類工程首次被列為國家預算項目。
  (編輯:周鳳梅)
  延伸閱讀:英媒:中國探索碳交易市場配額免費發放
  中國在制定國家碳交易方案之時,正在試點市場對配額實行免費發放,併在此過程中應對出現的難題。【  (原標題:美媒:中國投巨資應對環境污染 民眾頭腦風暴抗霧霾 - 中文國際 - 中國日報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y19cyxs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